网站首页 >资讯动态 >物流的系统要素

物流的系统要素

来源:明嘉物流 发布时间:2025-05-18 16:41:33 2

物流的系统要素是构成物流系统并影响其功能发挥的基本组成部分,以下从功能要素、支撑要素、物质基础要素、流动要素四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功能要素

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是物流系统所具备的基本能力,这些功能要素协同工作,以实现物流系统的整体目标。主要包括:

  1. 运输功能:实现货物空间位置转移,是物流核心环节。例如,将工厂生产的电子产品通过公路运输至各地经销商,或通过海运出口到其他国家。运输方式多样,如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等,需根据货物特性、运输距离、成本等因素合理选择。
  2. 仓储功能:对货物进行存储和保管,调节供需在时间和数量上的矛盾。比如,在农产品收获季节,通过仓储设施储存大量粮食,待市场需求旺盛时再投放市场,稳定价格。仓储还涉及货物保管、保养,防止货物损坏、变质。
  3. 包装功能:为保护货物、方便运输和储存、促进销售而对货物进行的包装活动。包装分为工业包装和商业包装,工业包装注重保护货物,商业包装侧重吸引消费者。例如,电子产品用泡沫塑料包装防震,化妆品用精美礼盒包装提升吸引力。
  4. 装卸搬运功能:在物流过程中对货物进行装卸、搬运、堆码、取货、理货等作业,衔接各物流环节。如仓库中用叉车将货物从运输车辆上卸下,搬运到指定存储位置。装卸搬运效率影响物流整体速度和成本。
  5. 流通加工功能:在物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流动过程中,为促进销售、维护产品质量和提高物流效率,对物品进行的加工。如钢材剪切加工成不同规格,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木材制成家具半成品,方便运输和后续加工。
  6. 配送功能: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例如,生鲜电商将顾客下单的各类生鲜产品进行分拣、包装,在规定时间内配送到家。
  7. 物流信息处理功能:对与物流活动相关的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输出,为物流决策提供依据。如物流企业通过信息系统实时掌握货物运输位置、库存数量等信息,优化物流流程。

二、支撑要素

支撑要素为物流系统的运行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确保物流活动能够顺利进行。主要包括:

  1. 体制与制度:物流系统的体制和制度决定了物流系统的结构、组织、领导和管理方式,是国家物流系统运行的基石。例如,我国出台的一系列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规范了物流市场秩序,推动了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
  2. 法律与规章:物流系统的运行涉及多个环节和参与方,需要法律和规章来约束和规范各方的行为。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对物流运输合同、仓储合同等进行规范,保障各方合法权益。
  3. 行政与命令:政府和物流管理部门通过行政手段和命令对物流系统进行管理和调控。例如,在特殊时期(如疫情期间),政府发布交通管制命令,保障抗疫物资的优先运输。
  4. 标准化系统:物流标准化是实现物流系统高效运作的重要保障,包括物流设施设备、物流作业流程、物流信息等方面的标准化。如集装箱的标准化尺寸,便于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进行换装和转运。

三、物质基础要素

物质基础要素是物流系统运行的物质条件,是物流系统的重要基础。主要包括:

  1. 物流设施:是组织物流系统运行的基础物质条件,包括物流站、场,物流中心、仓库,物流线路,建筑、公路、铁路、港口等。例如,大型物流园区集仓储、配送、加工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为物流活动提供了集中化的场所。
  2. 物流装备:是保证物流系统开动的条件,包括仓库货架、进出库设备、加工设备、运输设备、装卸机械等。如自动化立体仓库中的堆垛机,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货物的存取作业,提高仓储效率。
  3. 物流工具:是物流系统运行的物质条件,包括包装工具、维护保养工具、办公设备等。例如,包装用的打包机、封箱机等工具,能够提高包装效率和质量。
  4. 信息技术及网络:是掌握和传递物流信息的手段,根据所需信息水平不同,包括通信设备及线路、传真设备、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如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实现了对货物的实时跟踪和监控。

四、流动要素

流动要素是物流系统中处于不断运动状态的要素,是物流系统实现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键。主要包括:

  1. 流体:指物流中的“物”,即物质实体。流体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指其物理、化学、生物属性,社会属性指流体所体现的价值属性,以及生产者、采购者、物流作业者与销售者之间的各种关系。例如,危险化学品具有特殊的自然属性,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需要采取特殊的安全措施;高端电子产品具有较高的社会属性,其物流过程需要保证产品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 载体:指流体借以流动的设施和设备,分为基础设施和设备。基础设施如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是物流网络的骨架;设备如各种运输工具、仓储设施、装卸搬运设备等,是物流作业的具体工具。例如,公路运输中,货车是载体,公路是基础设施,二者共同完成货物的运输任务。
  3. 流向:指流体从起点到终点的流动方向。物流的流向有四种:一是自然流向,指根据产销关系所决定的货物的流向;二是计划流向,指根据流体经营者的商品经营计划而形成的商品流向;三是市场流向,指根据市场供求规律由市场确定的商品流向;四是实际流向,指在物流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流向。例如,某地区生产的水果,自然流向是周边城市的水果市场;但如果企业根据市场调研,计划将水果销售到更远的地区,就形成了计划流向;当水果在市场上根据消费者需求被销售到不同地方时,就形成了市场流向和实际流向。
  4. 流量:指通过载体的流体在一定流向上的数量表现,与流向共同构成物流向量的数量特征。流量分类包括:一是自然流量,指没有经过人为加工的自然状态下的流量;二是实际流量,指实际发生的物流流量。例如,一个仓库每天的货物出入库数量就是实际流量的体现。
  5. 流程:指通过载体的流体在一定流向上行驶路径的数量表现,即流体的空间位移。流程与流向、流量一起构成了物流向量的数量特征,流程的长短称为流程距离,通常以里程数(km)表示。例如,货物从上海运输到北京,其流程距离就是上海到北京的铁路或公路里程。
  6. 流速:指单位时间内流体转移的空间距离大小,即流体在流程上的移动速度,以时间计量。流速由转移距离与转移时间两个要素决定。例如,快递服务通过优化配送路线、提高运输工具速度等方式,缩短了货物的配送时间,提高了流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