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标准的基础标准是制定其他物流标准应遵循的、全国统一的标准,是制定物流标准必须遵循的技术基础与方法指南。这些基础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物流系统除了遵循国家规定的统一计量标准外,还需要有自身独特的专业计量标准,以确保物流活动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物流基础模数尺寸是指标准化的共同单位尺寸,或系统各标准尺寸的最小公约尺寸。它是制定各个具体尺寸标准的依据,能够大大减少尺寸的复杂性,使物流系统各个环节协调配合,并成为系列化的基础。目前,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认定的物流基础模数尺寸是600mm×400mm。
集装基础模数尺寸是最小的集装尺寸,它是在物流基础模数尺寸基础上,按倍数推导出来的各种集装设备的基础尺寸。在物流系统中,集装尺寸必须与各环节的物流设施、设备相配合,因此,集装模数尺寸是物流系统各个环节标准化的核心,它决定和影响着其他物流环节的标准化。
物流建筑基础模数尺寸是指物流系统中各种建筑物所使用的基础模数。在设计建筑物的长、宽、高尺寸、门窗尺寸以及跨度、深度等尺寸时,需要以此为依据,以确保建筑物的实用性和协调性。
物流专业术语标准包括物流专业名词的统一化、专业名词的统一编码以及术语的统一解释等。这有助于消除沟通障碍,提高物流活动的效率和准确性。
物流核算、统计的标准化是建立系统情报网、对系统进行统一管理的重要前提条件。它包括确定共同的核算项目、统计项目,制定具体的核算、统计方法,以及确定核算、统计的管理、发布及储存规范等。
由于物流中的物品、工具、机具都在不断运动中,因此识别和区分十分重要。物流对象需要有易于识别又易于区分的标识,这可以通过条形码等自动识别技术来实现。
主要包括贸易单元数据库、物流单元数据库以及物流节点数据库等,用于对物流活动进行信息化的管理和控制。
综上所述,物流标准的基础标准是确保物流活动高效、准确进行的重要基础。这些基础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